水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有效的消灭各种病虫害,为大家带来较高的水稻收益。在水稻生长期间,会遇到各种病虫害侵袭,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健康生长,减少了水稻产量。因此,使用该杀虫剂等化学方式预防病虫害问题成为了农户们的必选择。
说起稻飞虱,相信很多农户朋友都会被它的隐蔽性、爆发性和毁灭性这三个特点而伤透脑筋。稻飞虱作为迁飞性害虫,群集于水稻基部,吸食汁液,使稻株变黄干枯,形成“虱烧”;严重时,更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和绝收。
使用水稻杀虫剂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?
误区一:杀虫要杀死、杀完
每次杀虫都坚持把虫杀死、杀完,大有赶尽杀决之势,其实完全没有必要.....一般杀虫剂只要能达到让其丧失繁殖力和对植株的危害能力即可。所有杀虫剂在使用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,过于追求杀死、杀完,往往会造成药害。
误区二:只要见虫就杀
经检查后,发现虫的数量达到危害阈值,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影响时,才需要杀虫。
误区三:迷信特校药
其实越是特校药越是对植物危害大,选择杀虫剂只要能达成控制虫对植物体的危害即可。
误区四:滥用杀虫药
不对症下药,滥用杀虫药,经常是当发现无效时,已损失大半。
误区五:只注意成虫,忽视虫卵
只注意杀死成虫,忽视虫卵,没有做好当虫卵大量孵化时的应对预防措施。
误区六: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
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会使虫体产生抗药性,好能有几种杀虫剂交替配合使用。
误区七:随意加大使用剂量
不按照说明剂量用药,会增加虫体抗药性,且很容易造成药害。
误区八:杀虫后立即检查
很多水稻杀虫剂要在2~3天后虫体才会逐渐脱落,一般3天后才看到确切效果。